合易管理咨询   HEYEE HRM Consulting Co.,Ltd

案例及研究成果

Ca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浅谈领导力与执行力建设

在深入企业内部开展咨询诊断访谈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公司领导者困惑员工执行力太差,总是跟不上领导的节奏;员工则无奈高层领导力太弱,影响了执行力发挥。其中各有说辞,想想也都不无道理。

在企业工作,“领导力、执行力”一直是老板天天念叨的口头禅,特别是要求提升广大员工的执行力,成了一项公司常抓不懈的工作。多数企业老板认为,只要他今天发出指令、作出安排,明天就能看到结果,那才是执行力高的表现。至于接受指令的人,有无能力去完成、如何去完成、能不能够完成等,均不在领导考虑之例。“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是企业老板的流行语言。很多老板认为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员工提供不了满意的结果,员工执行力偏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潜台词是只要员工的执行力得到提升,公司的业绩就会上升。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清、流程混乱、领导不力、领导带头破坏规则、政策朝令夕改或久拖不决。领导力弱与员工执行力差,成为很多成长型企业管理的通病,可谓“领导很疲惫,员工很无奈”。

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往下看是执行力,往上看是领导力。执行力本质上是一种有结果的行动,强调的是结果;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让下属自愿服从的能力,强调的是让下属自愿服从,而不是强迫。领导力的培养和执行力的提升都是在追求业绩的高效达成,只不过出发点是从谁开始的问题。

所谓领导就是带领一群人完成同一目标的过程。领导力就是发挥团队能量的引擎,因此,领导需要启发团队愿景,激励团队,帮助团队获得达成目标的能力。兵家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打仗如此,企业管理亦如此。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员工的执行力单独发挥作用,也不是管理者的领导力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两种力要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目标达成。



那么如何通过提升领导力带动执行力提升呢?需要从管理者自我领导力、团队建设力、组织协调力三个方面同步改善。

一,领导力是执行力的舵手,如何培养自我领导力。

首先,要充满激情活力,不断寻求自我提高。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巨大的个人能量,要对于行动有强烈的偏爱,干劲十足,不屈服于逆境,不惧怕变化,不断学习,积极挑战新事物。

其次,领导要学会对下属的赞美、鼓舞人心。激励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能够活跃周围的人,善于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构想,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让自己的领导行为融入到与员工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中。

再就是,领导要学会授权,明确哪些工作任务可授权,对授权任务估计他人完成时间,帮助员工消除可能会做不好的恐惧感,并授权前给予员工充分的培训、辅导和帮助,尽可能降低其犯错或走弯路的概率。

最后,要决断敏锐,阿里巴巴马云“斩”卫哲就是对高层执行力的一个很好的诠释。要保持自发的驱动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主张。坚定的意志与注意力,有时还要有清除那些碍手碍脚的人的勇气。

只有高层自身领导力到位了,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才能明确、清晰、层层分解,让员工可理解、可执行、必须执行。


二、团队是建设执行力的船身,如何增强团队执行力。

在“亮剑”中李云龙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就像一支部队一样,企业人如果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随时亮剑,企业和部门就具有了“军魂”,制度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所以领导者不是监工,领导者的作用是要给组织注入灵魂,形成文化和价值观,持续提升团队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和战斗力。

另外,刚性的制度建设是必须的,制度是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基石,全员自上而下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是执行力的基础。


三、做好组织内部跨部门协调,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网,才能不拖企业执行力的船尾。

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大家共同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为了这个方向采取有效的措施,所以共同目标是组织协调的关键。

其次,很多矛盾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内部信息、意见传递迅速,彼此联系密切,相互了解、理解、矛盾就少,即使产生了矛盾,摩擦也容易解决,发生了误会也易于消除,因此沟通就是组织协调的杠杆。

再者,在组织协调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协调不是强迫命令,而是感情与信息的交流,上下级之间产生的矛盾、摩擦、误会、隔阂,上级要主动与下级沟通缓和,诚恳的解决矛盾。

最后要明确责任,各自担当,用实际结果来考量,做到事事闭环,奖罚分明,这样才能保证组织协调最终结果的达成。


总之,只有做到高层自我领导力提高、团队建设执行力提高、组织协调力改善,才能让企业这条大船在高效率下航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塑造的,因而优势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领导力、执行力,也是一种习惯,且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组织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习惯,因企业、因人而不同,不可复制,只有在不断的组织磨合、工作积累、自我磨炼中,才能最终实现。


上一篇:如何实现职能驱动型组织到流程驱动型组织的变革

下一篇:薪酬总额预算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