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易管理咨询   HEYEE HRM Consulting Co.,Ltd

案例及研究成果

Ca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企业如何实施战略绩效?

战略绩效是通过战略实现的,已实现的战略所带来的环境与组织的某种协调状态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绩效。

企业组织和企业环境不仅仅间接地影响战略绩效,它们还能直接对战略绩效施加影响。比如,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企业的历史、不利的环境或者战略之外的希望或不希望的活动(如运气)等都会对战略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组织进化理论,组织的产出结果将反馈给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将做出自我适应性的调整。根据有机战略管理模型,战略实现/执行的结果——战略绩效将反馈给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企业组织以及企业环境。比如,差的业绩将增加组织的紧迫感,加快组织战略变革决策的制定进程,变革的推进过程变得更顺利;同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如限制了新的行业进入者甚至迫使一些竞争者退出竞争。

(一)管理任务 

战略管理的循环模式表明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既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发起、培育并不断调整,这个过程将一直进行下去,而不是仅限于一次单一循环或一个具体战略。为了维持这一循环,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面临以下三个任务:

第一,促进战略的制定。采用的手段包括对市场变化与竞争变动进行智能监控,加强对战略形成过程本身的管理,具体方法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员参与战略决策、聘用外部咨询顾问、明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制造一定程度的冲突等。

第二,促使新战略自动出现。可以采用的手段如鼓励基层对公司的战略发表观点,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奖励不同事业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合作等。

第三,提高战略的可执行性。可以采用的手段如充分授权、鼓励员工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强化企业的变革能力,构筑执行力文化等。

这三个任务影响第一轮的、重复频率更高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三个任务可能需要反复执行。比如,企业可能需要经历两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学习才会发现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反应速度就太过迟缓,原因可能是因为战略执行过程过于冗长,或者没有合适的机制来鼓励创造性战略的出现。为避免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实现有机的战略管理。

(二)实现基础——全员参与

战略就是协调或适应性的调节。它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点:战略强调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行为,包括主要的目标和行动;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协调,在其中有计划的调整仅占一部分;它强调适应性,包括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战略管理包括长期持续的战略协调和短期的自发性战略协调。这两种协调呈现交互式结构并强调相互的辩证影响;它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多种协调方式以及不同层次的战略进行整合。由于其自发性和广泛性,要求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来。 

传统的战略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决策者。在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领导者的作用在于调节企业内部情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孙子重“谋”,凡事“谋则立,不谋则败”,用在有机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决策需要考虑得尽可能详尽,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尤其是对客户需求及其变动趋势了解最多的人员。顾客需求的变化是企业推动战略变革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谁更了解顾客,谁能够最快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在长期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企业的销售人员洞悉顾客的信息,所以能够较好地把握未来竞争的方向。此外,“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局外人的外部咨询人员及其他行业专家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企业的发展并对未来做出预测。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协调组织外部与内部关系的战略手段浮现,而这需要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去创造、认识、发现它们。总之,根据有机的观点,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方人员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人员从多个角度来评判。

(三)实现基础——采用BSC进行战略控制

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的执行,企业的绩效是已经实现的战略带来的,而不是初始制定的战略带来的。执行帮助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战略的执行不能仅仅依靠事先的设定与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战略执行的监督与控制。

IBM总裁郭士纳说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要求人们做什么,而是你考核他们什么。”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被广泛地采用。它表明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学习和发展角度),才能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管理角度),使公司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财务角度)。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流程效率、个人成长四个方面的15-20个平衡计分指标,能够清楚地反映各部门、成员的有关活动,从而实现有效的战略监控,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同时,BSC明确地提出,业绩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天的行动都与企业的战略挂钩,这能够确保有机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实现基础——组织学习

战略管理过程中强调反应速度,它需要有效的分权以及执行中对组织惯性的克服。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素质普遍偏低,其经营观念、管理方法与手段都难以适应复杂快变环境下的有机战略管理模式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而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都因为惯性和习惯的束缚,常常在需要进行变革时处境危难。为了克服组织惯性,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只有通过学习组织才能够具有适应性,才能够具备变革的能力,才能够加快战略反应的速度。

对于公司来讲,总部要成功的促进公司的创造性学习,应该具备:

开放性和从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中学习的能力 

各业务之间相互学习能力。总部通过创造出学习产生的适当条件来促进各事业部之间的学习。做到这一点需要以总部的目标蓝图为基础,并建立适当的关系,包括组织结构、信息流、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体系、共享的价值观、行为和处理基础、以及正式的规范化控制体系。


上一篇:企业如何应用短期激励驱动业绩增长?

下一篇:【人才激励】代际共存职场下,该如何激励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