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ID:heyeemcs)。本文约1265字,需要8分钟阅读完毕。
张颖聪,合易咨询(集团)机构专业咨询顾问,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擅长组织效能提升、薪酬绩效激励体系搭建、人才发展等,曾为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合理的薪酬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薪酬不仅仅是员工劳动的直接回报,更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一个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确保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什么是薪酬结构?
广义上,薪酬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为员工设计的报酬体系,它包括了所有形式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福利等)以及非经济性报酬(如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等)。
狭义上,薪酬结构是指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现金福利等)和浮动部分薪酬(主要指绩效、奖金、年终奖等)所占的比例。基本工资是发给责任的,绩效和奖金是发给业绩的,而年终奖,是发给行为的。
其次,薪酬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设置合理的薪酬结构,首先要坚持公平性原则。既要确保组织内部不同岗位和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能够与他们的工作贡献相匹配(内部公平),又要使组织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匹配,以保持竞争力(外部公平)。
2、激励性原则:薪酬结构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少花钱多激励。因此,合理的薪酬结构应当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差异化原则:公平不意味着统一,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特点,组织应当对员工分层分类、设计差异化的薪酬结构。
接下来,如何设置薪酬结构?
纵向上,不同层级的员工要采用不同的薪酬结构。
这涉及到一个关键的概念:固浮比(Paymix)。固浮比是指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通常薪酬固浮比的变化在实践中符合以下原则:
岗位级别越高,其浮动薪酬所占比例越大:如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浮动薪酬占比应高于员工。通常,低职级的浮动薪酬占比为30%-10%;高职级不低于50%。
浮动薪酬所占比例越大,其薪酬激励的强度也越大,员工的收入风险也越大。
横向上,不同类型的岗位应采用不同的薪酬结构。
对于业绩责任岗(销售、市场、运营等岗位),其固定薪酬的比例要设置的相对低一点,浮动薪酬的比例要相对高一点。比如,工资、绩效和奖金、年终奖比例可以设置为6:3:1或6:2:2。
对于专业能力岗(研发、专业技术等岗位),对他们的业绩要求,要比业绩责任岗低,其固定薪酬部分应当高一些。因此,通常建议将专业能力岗的薪酬结构设置为8:1:1或8:0:2。
对于支持服务岗(财务、行政、人事、法务等岗位)一般不设业绩奖金。通常,支持服务岗的薪酬结构是9:0:1。为什么工资部分占比这么高?因为“高薪养廉”。
任何时候企业的付薪能力都是相对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限的需求,正是薪酬需要解决的矛盾。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能够更好的平衡这一矛盾,也是提高人效的一大利器。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前瞻性思维和细致的规划能力,并能够灵活调整薪酬政策以适应内外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