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易管理咨询   HEYEE HRM Consulting Co.,Ltd

案例及研究成果

Ca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论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阿米巴经营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2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大会上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百人名单中,排名第三的,就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19781124日的那个晚上,在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从此拉开了广阔农村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幕。

小岗村的改革对四十年前的广大农村来说意义重大,今天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对之前那个年代的贫瘠已没有切身感受,但最近恰好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开头部分正是对那个时代非常真实的写照,可以提供直接的观感。笔者当时年纪尚幼,在记忆中却有明确的感触:在后来的几年中,普通人的生活无疑是越过越好,无论是桌上的饭菜还是身上的衣衫,都是一年比一年丰盛,人们脸上的笑容也一年比一年更多。仅从这一点来说,小岗村这个改革先锋的称号就当之无愧。

时光总是在滚滚前行,四十年后的笔者做为咨询顾问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变革。近年来,很多企业对阿米巴开始感兴趣,我们也提供过很多企业相关的咨询。那么,阿米巴模式究竟是否是企业变革的一剂良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回顾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与阿米巴经营进行对比,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政治、社会、技术、历史等等,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其创新之处如下:

——划小责任单位。将责任细分,划小到最基础的单位——家庭。

——改变激励方式。取消大锅饭,但同时保证了组织利益。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保持了组织的整体性。包干到户,并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因而保持了组织的整体性。而通过收取提留的方式,基层行政单位保持了基本的资金来源和活力。

——创造了全新资产。最重要的是,大包干凭空创造出承包权这一全新的、具备资产属性的权益,从而盘活了沉淀已久的农村土地资产。

看起来,是不是有些眼熟?

没错,阿米巴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类似:同样是划小责任单元,把庞大的企业组织划成若干独立运营的阿米巴组织;同样是改变核算与激励方式,全价值链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认真核算和关注效益;同样是在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整体组织之下,开展经营与运作,而整体性这一点,是阿米巴组织与分子公司制最大的不同;最后,每一个阿米巴都会关注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因而很多事实上沉淀的企业资产,会因此而盘活。

但阿米巴不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毕竟,二者产生的背景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也不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吃饭和生存问题,是国家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只能通过机制创新求发展的产物。所以,相对来说直接、粗暴,一个字“分”,至于分完之后如何并没有太多顾及。以今天的眼光回头看,单纯的分之后确实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作物品种不能统一规划,比如不利于机械化生产,比如缺乏长远眼光导致土地沙化等等。

而阿米巴则属于在企业已经具备完整的赢利模式、组织架构、市场和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授权、精细化核算和激励充分激活组织的每个细胞。阿米巴是在整体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下,充分发动每一名员工,从而通过深入骨髓的精细化核算与优化来提升整体效益。

所以,相对于“分”,阿米巴更应该首先重视“合”。如果不能把企业的整体目标、整体流程、整体架构理顺,单纯的一分了之,最终结果不能尽如人意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笔者曾经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功经验留下了太深刻的痕迹,乃至于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一分就灵,却不知道如今市场竞争环境已经变化太多,单纯的分,可能只会带来负面效果。阿米巴的变革,本质上是一场管理的精细化升级。所有试图进行阿米巴化组织变革的企业,都应当引以为鉴,学习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盲从。


上一篇:【万字长文】合易重磅研究:集团化公司财务管控模式

下一篇:三步走,从经理人转变为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