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ID:heyeemcs)。本文约1300字,需要9分钟阅读完毕。
冀振,合易咨询(集团)机构高级咨询顾问,专注于组织架构设计、薪酬绩效体系搭建、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等,为多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
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过程中,试用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能够起到单位与劳动者相互试用、彼此磨合、有序进出的效果,但如果用不好,用人单位将承担较大的用工成本。对用人单位来说,试用期的合规,首先要从试用期期限开始,本文重点对试用期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进行说明,并总结为“12306”,同时进一步解析,基于期限设置若出现违法情况,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一、试用期期限的“12306”
实践过程中,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确定试用期期限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正是这种随意性导致用人单位在处理试用期纠纷时一般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较大的用工成本,按照合规要求,试用期期限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确定的,双方不能随意约定,即便是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也需要符合当前法律的规定,否则将会认定为无效。
“12306”这五个数字即包含了劳动合同期限,也包含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例,具体如下:
1、代表劳动合同期限的数字是“1”和“3”
“1”代表的是1年,而“3”既代表“3个月”,又代表“3年”,进而组成:不满3个月、3个月以上不满1年、1年以上不满3年、3年以上,这四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对应的试用期期限不同。(注:不满不含本数,以上含本数)
此外,在这组数字中,“3”仅代表劳动合同期限,不代表试用期期限。
2、代表试用期期限的数字是:除数字“3“以外其他四个数字
“1“代表试用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2“代表试用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0“代表不得约定试用期;
“6“代表试用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注:不得超过含本数),具体如下:
注:试用期期限是指最长可约定的期限,并非只要劳动合同期限达到条件就必须约定的期限
另外,按照劳动合同的类型划分,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二、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通过此规定可知,若用人单位出现违法约定试用期的(一般超过法定最长期限的情形),且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以满月工资为标准支付赔偿金。举个例子来说,若劳动者试用期过后工资为5000元/月,而按照双方劳动合同期限最多约定2个月试用期,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5个月,并且已经履行完毕,则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5-2)*5000=15000元。这种违法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若用人单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处理,避免拖延。
此外,用人单位还需要了解试用期是双方约定的事项,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提前约定试用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不得适用试用期的相关规定,如试用期提前解除、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试用期工资设置等;同时,需要注意,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仅约定试用期,若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用人单位要谨慎使用试用期,通过合规判断,让试用期真正发挥其就有的作用。
—END—
下一篇:【组织效能】浅谈组织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