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易管理咨询   HEYEE HRM Consulting Co.,Ltd

案例及研究成果

Ca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企业文化】心学思想与企业文化

国际上通用的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拥有的信念、价值观、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培育员工从现有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向期望的思维和做事方式转变的过程。


正所谓“人无德不立,企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人的“德”是道德,道德是人在世上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对于人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支撑只凭本能生活就无法发挥人之为人的特性,与动物无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德”指的是既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又富有当代鲜明时代特征的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做支撑,没有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员工就会缺乏一种共同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就无法凝聚人心,发挥企业文化以及领导者的领导导向作用。只有实施“以德为本”、“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个人利益的企业文化,员工才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整体创造更大利益。培育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造就人的特色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精髓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之中,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战略的统领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中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且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企业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心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从中寻找可取之处。


“心”这一思想的提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追溯到孟子时期,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而人之所以是善性的是因为人皆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显现。孟子还讲“万物皆备于我矣。”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性,一切人伦事理都具备在自己的身上。在心学开创者陆九渊那里“心”主要指先验的道德本心,这个道德本心每个人的都是相同的。陆九渊从宇宙二字中悟出人生道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确表示宇宙即吾本心,万事万物都收归于心中,心即理:并且此心此理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绝对与普遍意义。本心就是每个人先天具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明是知非的“良”心。


王阳明讲心即理,认为万事万物的天理、道理、规律都在我晶莹剔透、无所不包的“心”中映衬,一切方法论都是向内心寻理的以求达到“内圣外王”终极目标。同时王阳明还主张“知行合一”,“知”与“行”,都内在于人心之中,行是知的外化,知是行的主意,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王阳明曾言及:“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良知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先天存在的本性,存在于每个人心里。阳明心学的实践精神主要表现在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的思想中。“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如果仅仅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还不算真正的知道孝悌,只有做到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算真正知道孝悌。


如何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追求,使员工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利益一致,将企业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是每个经营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人,而人的核心在于“心”,所以经营者想要管理好企业就需要管理好员工的“心”。


企业管理的最核心在于管人,而人的一切行为规范都遵从于心,人者,人心也。一个企业如果可以按照“人心之理”来制定规章制度,那么这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会顺应人心符合员工的需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就会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对工作的完成度以及工作完成的优秀程度也会更高。优秀的企业建设“以心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与员工内心的共鸣,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更认同,更加具有归属感,将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追求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实际的行为相融合,做到知行合一,达到一种“致良知”的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重视人的内心,注重向内挖掘寻找内圣外王的方法论,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也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向“心”管理,明白员工内心所想,重视企业文化,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让员工与领导者一起通过“心”之所向达到“始于心,终于心”的管理境界。


—END—




上一篇:【精益生产】持续改善十大利器(六)龙凤环--PDCA和SDCA

下一篇:【绩效管理】OKR:适合Z世代职场人的目标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