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怎样做绩效薪酬管理?
提问:医疗行业怎样做绩效薪酬管理?
回答:
从医疗行业的特点来看,人社部发〔2017〕10号《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确立公立医院激励导向和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公立医院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医疗行业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的角度看,涉及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对绩效考核的关注度高、敏感性强,涉及到医院的和谐稳定,同时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处理等等,决定了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困难重重。
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焦点有哪些?基于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敏感性,特别是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最头痛,由于传统的收支结余提成或项目点数绩效制度已经惯性运转,体现的是多收多得,既得利益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已经形成,绩效驱动设计一旦遇到利益调整,就会引发各方利益群体的广泛关注,方案设计不充分全面就会出现“一哭、二闹、三上告”,引发地震或海啸,所以我总结为“小调小地震、大调大地震、不调经常震”,进而影响医院和谐稳定,改革风险重重。
如何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风险和压力超常,所以只有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才能有效调动激励性,实现医院发展可持续性。
薪酬制度改革“迁一发而动全身”,合易咨询下设国企改革经济研究院,成立专家团队聚焦改革,最大限度规避改革中的动荡及风险。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关键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符合“公益性”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积极性,实现“政府要公益、患者要满意、医保要控制、员工要待遇、医院要效益”的“纳什均衡”,确保医院绩效管理与社会和谐互动,保证医院和医保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