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开发区改革进入新阶段,本阶段改革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也有山东省委的强力推行和支持。经过一年实施,各地在改革探索中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事薪酬改革历来比较敏感,涉及每个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利益,甚至影响个人的未来和发展前途。改革的成功,一是要深入理解省委相关政策,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二是要接地气,根据各开发区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平稳地推行,保证改革举措有效落地实施。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聘任管理
推行市场化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考虑到各开发区人事管理现状,以及人们对于身份编制的传统看法,不宜“一刀切”、“硬着陆”,而是要积极探索、有序过渡,制定既能实质性推进变革、又能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的管理办法,顺利实现全员聘任管理。
—身份和编制管理。身份和编制问题是在编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能否保留、用什么方式保留,应从开发区人员现状出发综合考虑,与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既符合政策、又有效保障,使开发区工作人员放下顾虑、轻装上阵。
—职称晋升与档案管理。在“单轨制”情况下,需制定详细的操作办法,明确开发区人员档案如何接续,职称如何评定晋升,聘任期间的履历、工龄、工资、职级和考核奖惩如何记录、调整和应用等。
—干部交流调动与退休。开发区与外部需建立顺畅的干部交流调动机制,明确在干部交流调动、提拔晋升时,职务和职级如何对应,工龄、工资、职称等如何确定,人事关系如何对接。同时,对按什么身份退休、退休待遇如何计算等问题也需明确。
—聘任合同签订。通过签订合理合法的聘任合同,详细约定考勤纪律、考核奖惩、聘任管理、淘汰退出等具体事项,明确什么情况下退出,如何解除聘任关系,如何安置等事项,避免产生风险和纠纷。
—末位淘汰机制。实行全员聘任、末位淘汰制,需制定具体的末位淘汰判定规则和流程,在执行层面有据可依,公开、公正地实现奖优罚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人员选聘
开发区发展需要大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又有丰富经济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在组建团队时,既要保留原开发区的优秀人才,保证开发区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又要引入外部新生力量、激活团队。
—合理确定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人才的比例。用人机制改革的目的是选拔适合开发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开发区有经验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开发区的工作衔接和经验积累,避免新人比例过高造成工作断档和经验缺失。
—采取举措,吸引优秀人才。在当前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部分人员思想上尚存顾虑的情况下,需要做好思想动员、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放下顾虑、积极投身开发区建设,比如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更多的发展机会、更灵活的用人机制等。
—人才选拔。在选拔人才时,应根据开发区现状和发展需要确定选聘范围,是内部竞聘,还是面向全区(县)、全省选聘,哪些关键特殊岗位在全国或全球选聘。同时,根据选聘对象采用不同的测评方法,如结构化面试、竞职演讲、适岗度评价、360测评、双向选择等。
—落聘和解聘人员安置。对于一些能力不强、激情不足、年龄偏大或无意愿参加开发区工作的在编人员,需制定分流安置方案,并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一致,使其有序、平稳地退出开发区。对原企业身份或临时工作人员,也需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采用安置、分流、待岗培训等方式,或在合法、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妥善解除聘用关系。
三、薪酬分配
薪酬分配的重点是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使职员收入与市场接轨;并实行薪酬差异化,适当拉开薪酬差距,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差异和个人能力、业绩贡献的差别。薪酬分配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基本收入与绩效收入的关系。薪酬一方面要保障职员基本生活需要,让职员安心;另一方面要“动”起来,与业绩考核挂钩,发挥激励作用。二者应该各占多大比例,要根据各地情况合理设计、适度平衡,把握好度,做到保障有力、激励有效。
—不同层级之间收入的关系。实行差异化薪酬,体现岗位价值差别,向“责任大、贡献大、风险大、付出大”的关键和重点岗位倾斜。薪酬改革并不是每个人平均增长“n倍”,关键和重要岗位要高于平均倍数,而一般岗位则会低于平均倍数。要科学设计不同层级(比如管委会领导和基层职员)之间、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把握好度。
—同级岗位个人之间收入的关系。薪酬定位时需要充分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差别,如个人工龄、职称、职务和职级等因素,并与个人档案工资进行有序衔接和转换。
四、绩效考核
开发区工作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很多工作靠团队协作完成,业绩成果获取时间长,临时性工作多,工作量不均、难度不一等。绩效考核要根据开发区工作性质和特点设计。
—“量化考核+弹性评定”结合。考核方式上,根据开发区工作特点,既要对关键的业绩指标、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又要对不易量化的部门协作、个人能力态度等进行评价,综合衡量、公正评定,
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个部门和个人的业绩贡献大小。
—“责任考核与协作评价”结合,“工作量与工作难度”衡量。开发区工作不同于机关、也不同于企业,既要突出个人能力、业绩,又要强调团队协作配合;同时,在考核时还需考虑部门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不均衡,以及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难度的差别。
—“业绩成果与风险收入”挂钩。过高的业绩要求短期内不易实现,而业绩不突出却拿高工资难以服众,因此在考核方案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体现业绩成果。以考核为抓手,内部通过考核客观评价个人业绩贡献,奖优罚劣;外部强调业绩成果与风险收入挂钩,争取上级政府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支持和配合。
—另外,还要注意对不易预测的临时性工作和任务如何考核,以及在考核过程中,如何避免“人情分”、“情感分”,防止出现得分普遍过高、过于平均的现象。
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行的过程,合易咨询愿为各开发区提供专业支持,共同推进改革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