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易咨询做为一个有27年发展历史的国内咨询品牌,在2023年收获了“全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全国管理咨询机构推荐名录”、地域“五星级管理咨询机构”等殊荣。在赋能千家客户组织成长与组织能力的系统提升的同时,合易管理咨询本身,做为一家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化咨询企业,身居一个以优秀咨询顾问聚拢效应驱动的行业里,也在不断探索自身的人才发展道路。今天,笔者想通过对合易自身践行的人才“选用育留”的视角,一起探讨当下我们正在面临的部分挑战和尝试。
一、选:意愿驱动,KSA达标,价值观相合
笔者认为,咨询做为职业,是需要高度内驱的。
也许很多电视剧里都描述了这种“精英”型职业的光鲜,在不同的城市的星级酒店和高端客户中穿梭,飞机高铁是日常,与企业家纵横捭阖、慷慨陈词。
表面的光鲜背后,真正进入咨询行业之后,会慢慢意识到,管理咨询师除了要有“高度”,更多的是一群扎在“泥土”中的人,特别身边合易的咨询师,更多的时间深扎在客户现场,精益管理咨询师更是在车间现场,远远看上去跟客户的一员没有太大差异,但现场工作结束后,是夜晚忙碌的制作各种响应方案和补充沟通。
笔者比较喜欢的做“一土教育”和“诺言社群”的李一诺(如下图)就是前麦肯锡合伙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济南姑娘,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没有被所谓的“家庭和事业平衡”问题困扰,离开咨询行业后,她拿着“咨询的劲”深扎进教育行业里,又提交了新领域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光鲜的背后,是咨询师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带来的时间不确定,对知识更迭速度的高要求,以及一定程度上对家人陪伴的牺牲。如果不是热爱,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家人的支持做为支撑,这项事业很难坚持到最后。所以,从“选”的环节上,意愿看似是“软性指标”,其实是首先要关注的基础衡量标准。“职业意愿”是这场“职业旅行”的底色,“KSA”是这段“职业生涯”的硬核支撑,而“价值观”是适不适合将站点选择在“合易咨询”的试金石。
KSA也有一些比较显性的固定标准,比如“10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并看重候选人在企业中是否扮演过关键变革的设计、推动者角色等,它也是文化层面筛选的重要指征,代表了候选人在合易倡导的“唯客思为”文化背景下,是否具备在具体的管理场景和客户共情的能力,以及与客户共同面对组织中问题挑战能力的个人“基本盘”。
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你具不具有“合易人”的属性,你是长期主义还是更关注眼前利益,是扎实服务还是只有一个花哨的外在;你是喜欢单打独斗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还是注重团队协作关注项目中的“利他”部分,如项目成员的成长、项目中的相互补位;你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业务吃老本的,还是不断学习持续给客户创造新的价值的,在项目中一试便知。合易的价值观“诚信立业、合作兴业、创新永业”,一定程度也是合易人的“立身之本”。
满足核心的三大特征,我们才愿意谈双方是否愿意为了“走到一起”,而付出一些什么样的代价。
二、用:实践出真知,项目筛顾问
还记得来合易的入职初体验,经过了3轮面谈和笔试的考验,接到offer在约定的入职前,收到了新项目开工项目经理的邀约。人生中第一次体验长途跋涉在火车站点间切换,在客户服务现场与项目组成员汇合,入职并认识新同事,火速进入到项目访谈调研的情景中来。当我第一次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说给我的“师傅”时,老师给我的回答也让我思考良久,她希望我通过更多的项目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项目中的历练,对顾问而言从客户需求的把握和项目成果的输出,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上,在项目回款和项目推动进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呈现。
就如同李一诺在一次分享时提到,她在麦肯锡时有一个自己看不惯的领导,喜欢把别人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但升职十分顺利,在跟学姐吐槽并表示自己不想干了的想法时,学姐问我“你既然对这个领导这么看不上,是不是觉得自己坚持的一些原则是对的?”学姐的一句话触动了她,“唯一能让你自己坚持的原则或者东西成为现实的办法,那就是你自己也成为领导。”
新人的“槛”可能是很多未知的自设的“恐惧”,也可能是一些貌似“虚无”的不太好落地的想法,而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能做的,就是在导师制、项目质量管控机制约束的框架下,给到成长中的顾问,安全试错的环境和探索成长的空间,在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反馈。同时,我们把读书分享、项目分享、创新做法、文化例会的分享融入到了周会、月会等常规会议中,并在每年三个小长假后面,跟随了很多针对顾问阶段成长暴露出问题的“总结和纠偏”。
三、育:客户检验,成长复盘
“育”的关键词是“反馈”。如同一株成长中的小秧苗渴望阳光和雨露一般,每个成长中的个体也特别需要“真诚的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来自于客户、项目经理、导师、同事。一方面,足够充足的项目实践,能够让顾问快速迭代自己的问题识别系统和方法论系统,并辅之以经验丰富顾问的辅导;另一方面,从客户、项目合作过的伙伴那里,我们能够感知到顾问的长板和短板。顾问团队本身应该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我们定义为必须改善的问题,那么就要帮助顾问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产生改善的意愿,也即陈总提到的“理顿悟事渐修”;同时,也要识别不同咨询场景里对顾问各项能力和经验的要求,做好人员组合发挥团队力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他的长板,让顾问的“长板”有更多出彩的机会,让这个“长板”更长。
当然,不论是关键的时间节点的“结构化复盘”,还是基于项目中“难点卡点”的专项研讨会,很多新课题的研究、新课程的研发展示研讨,亦或是一对一的沟通,都在帮助顾问校正自己成长发展的目标,然后逐渐拆解为原创文章、课程、产品的研创目标和项目实践目标。
四、留:团队合力,创新激励
“留”是组织口吻,如果站在“人”的角度上翻译,就是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工作,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上讲,就是这个组织能够满足咨询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对于一家做管理咨询的企业来讲,你会发现大家不缺想法、工具,从各种学习和共创活动,到TUP激励等中长期激励计划,如果只是不停的上“手段”,也许不足支撑一个本土咨询机构稳健的前行27年的时间不断陪伴客户发展,见证客户成长。在一个靠“人”堆出来的行业里,“人”在团队中愿意持续的投入咨询事业,背后“留人”的东西,是可以供我们来拆解思考一下的。
首先,我们不“压榨”顾问。在经济形势的压力下,很多小的咨询机构不得不解散,咨询人转而重新回到甲方担任职业经理人,来应对外部经济形势不景气二带来的“生存”压力。还有一些行业企业只注重市场前段的投入,拿下订单反手留下核心利润以低价转手给个体顾问,咨询机构不关注客户的后续体验。我们愿意拿出项目中的核心收益,优先分配给顾问,让顾问“劳有所获”,而不是“心力交瘁”,让顾问全心身的投入项目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我们追求更好的“赋能”顾问。在企业文化中,六大发展观是企业文化纲领的底座,分别为“客户观、创新观、成长观、工作观、时空观、健康观”。一方面,用灵活的出勤方式等制度细节解放顾问项目外设计时间的出勤束缚,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践和核心全年会议系统串联顾问职业发展线,通过不断健全输入输出机制,引导顾问个人能力、见识的提高。满足“学习”的需要,本身是职业顾问的“安全”需要,所谓“持续的创造价值”,是赋能每个顾问利用自己的长板,提升自身的“绽放花期”。
再次,在外部不确定的环境下,合易拥抱有确定性的“团队”,而不追求个人的确定性。我们有意无意的避开了“四大”关于学历背景的执念,转而关注顾问在入司前拥有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关注10年管理场景磨砺留给顾问“成长功夫”的沉淀究竟有多少。看现在的成长,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伙伴,才能预见一个人的“未来”。这种接地气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大家更关注自己有限的职业经历里,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自己对资源整合的能力,向内总结。同时,在合易的历练成长也同样遵循在项目中团队成员优势互补,获得充分的历练和成长,与客户相互成就的原则。陈总经常提到的“理顿悟事渐修”,仿佛是一把“成长”维度的尺子,丈量着每个顾问的成长和研修历程。
团队中每个人实实在在的“沉淀”,代表了团队合力那个“拳头”的力量,也象征着合易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不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反过来关注和倡导“团队作战取胜”,使所有项目中,聚焦用好每个团队成员的长板的同时,强化大家更充分的“补位”意识。每个项目的拼盘,结合客户项目核心需求,充分考虑顾问组合的长板发挥与补位。
最后,合易顾问间交流高频使用的词汇“唯客思为”,是顾问“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高度凝练。创始人不断提示大家是“做客户而不是做项目”,管理是动态的,项目合约是静态的,所以合易服务也从来不被“一张纸”束缚。当项目展开过程中,很多项目外约定内容不期而遇,但确实我们推动管理变革、提升组织效能的“拦路虎”,这个时候,顾问会围绕最终的效果,去对项目边界做“模糊处理”,围绕客户资源条件,我们最大程度争取资源,服务边界让渡于客户组织效能改善的最大公约数。顾问内心的富足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是在一次次为组织做了有效的诊断、采取了有价值的策略、获得客户认可中“开花结果”的。当一次次真诚的投入,换来有一家企业在合易的服务下拥有了“合易使命担当”时,合易这个组织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地焕新和持续被赋能,拥有更好的能力和积淀遇到那个真正寻求改善的客户,然后用我们积攒的本领,服务好您!
以上是笔者对合易用人机制的一些粗浅的思考,虽然我们是一家咨询机构,我们的产品是服务,但我想人才“选用育留”的逻辑,是通用的,希望可以对您的组织有所帮助。珍惜每一次与客户产生的交集,最大程度的释放组织势能服务好更多的潜力企业,我们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一直走下去。
—END—
下一篇:【企业管理】阿米巴经营实践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