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易管理咨询   HEYEE HRM Consulting Co.,Ltd

案例及研究成果

Ca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HR赋能】人才盘点的常见误区与关键点

来源: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ID:heyeemcs)。本文约1467字,需要9分钟阅读完毕。


张颖聪,合易咨询(集团)机构专业咨询顾问,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擅长组织效能提升、薪酬绩效激励体系搭建、人才发展等,曾为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过,“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怎么做,做什么,而在于谁来做。”可见人才对于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性。许多拥有高人效的公司都会开展人才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会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致使人才盘点的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一:人才盘点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在一些高层管理者眼中,人才盘点的事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了,他们更关注的是绩效指标与财务数据。业务部门对此也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需要做访谈却推脱没时间,需要开展测评又不积极配合。如果人才盘点仅仅被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工作,高层领导与业务部门不重视、不关注、不参与,这样被动的人才盘点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因此,开展人才盘点工作,首先要获得高层领导(特别是董事长、CEO)的支持。作为牵头人,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做好盘点培训,提供盘点的工具方法,推动盘点的进程,统筹人才盘点的各项工作。最后,各部门员工都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才盘点对个人的价值,即帮助他们了解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与组织的匹配度,明确未来工作中改进及发展的方向,从而积极参与人才盘点。


误区二:人才标准模糊,评价方式主观。

建立清晰的人才标准是人才评价的基础,如果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就无法对人的能力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在开展人才盘点工作时,一部分企业只是罗列一些学历、年龄、工作经验等基础信息,盘点缺乏深度,也就没什么意义;还有一些企业,几个高层领导凑在一起开个会,凭个人感觉和主观情绪对员工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决策,盘点缺乏客观性,这种没有工具和数据支撑的人才盘点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另外一部分企业,将人才九宫格视作人才盘点,直接随意地把员工往人才九宫格里面一放,盘点缺少与团队成员深入复盘、共创胜任力模型的过程,既容易以主观意识为主导,又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人才九宫格


因此,人才盘点的标准应尽量清晰、统一,摒弃个人主观性。对绩效表现的评价应当有可量化的标准,对素质能力的描述应当尽量采用精准的行为描述,各个层级的关键岗位都应当有各自的人才评价标准,只有让大家都尽可能处在同一个评价维度,才能保证人才盘点的有效性。


胜任力素质词条


误区三:将人才盘点与绩效考核强挂钩。

人才盘点盘什么?盘的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人才的绩效、能力和潜力,以及人才的离职风险与市场稀缺性。不少企业将人才盘点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绩优员工和问题员工,进行人事决策,给予相应的奖惩。但是,绩效考核往往只能衡量员工当下的业绩,不能对员工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因此,单纯地将人才盘点与绩效考核强挂钩、将其视作员工升职加薪或淘汰优化的工具是不可取的。


人才盘点究竟应该怎么用?通过人才盘点,企业应当将人才需求与供给情况进行对照分析,从而确定人才差距,据此有针对性地制订行动计划,包括为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企业制定组织优化计划、岗位调整计划、继任者计划等。当然,后续也应该从人才指标体系、人才投入-产出比、人才密度分析等方面对人才盘点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与调整。


总之,人才盘点是企业应当长期、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工作,充分运用人才盘点工具,避免陷入人才盘点的误区,才能最大限度真正发挥人才盘点工作的价值,为组织发展创造更高的效益。


—END—


上一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如何做好?

下一篇:【绩效管理】破解职能部门考核难题的“内外解”之二—情景对话之职能部门工作考核KGR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