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ID:heyeemcs)。本文约2900字,需要17分钟阅读完毕。
张伟,合易咨询(集团)机构公司生产制造企业高级咨询顾问,常年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实践,为几十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
我们知道,生产计划是企业对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具体拟定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和进度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在企业实际应用中,我们如何做好生产计划?笔者以计划的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提高订单的准交率。
我们先来了解计划的几种类型:
1.交付计划,以交期为准,按交期将所有订单顺序排定,交付计划是一种无限能力计划,指的就是仅考虑订单准时交付,不考虑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资源配置(5M1E)、规模效应等因素,只管物料需求,交付计划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据此来匹配资源,不能直接用来指导生产。
2.生产计划,根据企业产能数据并充分考虑生产资源的匹配及规模效应因素,以交付计划为基准,用于指导生产的计划,生产计划分为月、周、日计划,对于某个时间点订单集中或不足的情况,根据订单优先级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排布,以确保在产能充分释放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订单交期,生产计划大都会做到天,对于标准工时、节拍时间、换型时间等产能数据比较准确的企业,生产计划能够做到小时。
3.生产作业计划,日生产计划进一步分解到每个工序、每个工位、甚至是每个设备机台的计划,就是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应做到秒,应确保每个生产单元节拍均衡、流动顺畅、产品齐套。
生产计划编制最重要的产能数据是标准工时和换型时间,其中,标准工时是企业生产的指挥棒,统领着各个车间、各个工序,甚至每个作业人员的工作节奏。工业工程在精益生产中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把生产管理精确到“秒”这样的时间单位,企业要做好、用好生产计划工具,就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工时。
可以说,生产管理的时间单位大小代表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的时间单位表面上看起来是以天为单位,因为它的订单上写的客户交期是落实到某一天的,他们的计划下达也都是以某一天为标志的,但实际上他们混淆了交付计划与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作用,下达到生产的计划只是交付计划而非生产计划。
企业执行交付计划,常见的典型问题:
1.由于产能、资源与订单需求的差异,加上业务部门为了接单,完全忽略产品加工制造周期的客观事实,使得生产作业与执行并不能真正落实到天,因研发、工艺、采购等各个上游环节的影响,生产计划只能根据到料情况、图纸工艺下发时间等生产实际来排产,无法完全根据客户需求来做生产计划,即使做了也执行不了。结果是订单交期极不稳定,订单准交率低,生产周期越来越长,正常七天能交的,最终延长到十几天,甚至二十几天才交出去的现象在企业里面频频发生,每个业务员都在催单,谁叫的最响,生产先安排谁的货,最终搞的生产乱七八糟,生产成本反而越做越高。
2.为了让生产人员有活干,同时考虑规模效应,生产部门经常会生产一些超订单或非订单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满足市场未来需求的,这些产品要么堆在成品仓,要么堆在车间半成品仓,或车间现场,而订单产品却干不出来,再有,个别企业生产部门的绩效往往只和产值挂钩,这样的生产现况还可以得到正向激励,怎么看都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因为生产的产值上去了,发货量没上去,都是库存,企业收不回钱,拿什么来持续发展?
3.生产部门的理由:图纸、工艺文件迟迟不下发;物料回不来,回来又不合格,总不能停工等待吧;这些不是随意调整、变更计划的理由,也不能因此抛开客户需求,按生产实际去排产,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缓冲了各种问题的影响,掩盖了问题,失去了持续改进的机会,只有通过计划拉动,把影响生产计划执行及订单交付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并彻底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才会越变越好。
4.有的企业没有从计划本身去反思,为了提高准交率,盲目扩大产能,增加设备、招工就成了这些企业的杀手锏,通过用“大马拉小车“的方式来满足生产计划的需求,但投入的资源大了,人均产值反而越来越低,成本不断加大,企业越大越不挣钱,这几乎成了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怪圈和死结!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点做好计划管理,使各生产单元计划统一、同步并且齐套,能够大幅减少中间在制品,提高订单准交率,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均产能:
1. 交付计划代表客户需求,兼顾生产效益的前提下,应最大可能地满足交付计划。合理的交付计划,需要业务人员对需求做引导,应给予技术、采购、生产部门合理的周期时间,对于话语权较小,又处于充分竞争业态的中小民营企业,因需求引导收效甚微可以通过原材料或半成品、成品的安全库存策略来应对,(安全库存策略,是企业为了缩短交货期,针对不同类型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制定提前储备的量的标准及方法);例如,通用物料可以根据产品需求预测,提前储备一个采购周期的数量作为安全库存,接收客户订单后,可直接跳过采购的环节,直接组织生产,缩短了制造周期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准时交率。
2. 月度生产计划作为其他部门如技术、采购、生产匹配资源的参考,如月度产品开发计划、采购资金预算、生产规划等,周计划作为物资采购依据,可以划小采购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更加精细化的采购业务可以根据每种物料的采购周期,按需求时间和数量开展采购业务,因月计划和周计划存在一定的变化,真正执行的是生产日计划和作业计划,日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允许变动。
3.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当日订单数量小于产能时,可以把后续订单提前,如果当月总的产能大于订单总量,也可以根据销售预测生产部分安全库存,原则上优先生产订单产品,当月订单全部满足后进行安全库存储备。当日订单数量大于产能时,订单延后需与销售沟通,按销售给定优先级顺序生产,订单优先级可以根据客户的重要程度、合同金额及回款等多个维度确定;生产计划编制完成后应与产能适配,产能充分释放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4.计划人员根据各个车间的人员、设备、工艺路线、标准工时、换型时间等生产相关数据,按工艺流程以将付时间为起点,倒排各车间、工序、机台的生产作业计划,好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使产品流动起来,甚至可以顺序安排每个机台当日的生产任务,减少在制品存量和转运、等待时间,大幅缩短生产加工、制造周期。
总之,我想说的是,在计划层面,中小企业要想办法把生产计划做到以天为单位,各生产车间把生产作业计划做到小时,并且与客户需求相应,所有的生产单元应该有统一的计划,并尽可以做到节拍均衡,各个工序按工艺流程有效衔接,减少中间在制品,尽量使产品齐套,千万不要只有一个交付计划,各车间自行安排生产;企业只有一个交付计划的原因,往往是不知道如何排定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去做平衡,也做不好资源的动态调整,合易精益生产咨询,集合众多企业案例,提供针对性的计划管理解决方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添加笔者微信,进一步交流、共创。
而在执行层面,生产计划应严格执行,出现影响生产的异常问题时一定要寻根究底,彻底解决,防止问题再发,持续改善,临时需要调整或变更计划时,应由计划部门与客户沟通后执行,在计划与执行层面,如做不到上述管理,谈订单准时交付,为时尚早!